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

Garmin FR225五千公尺訓練計畫W1

001
【開場】

「你,今天為什麼會坐在這裡?」
頭一次走進運動筆記的辦公室,Daniel教練微笑地問我。

我摸了摸手上那只剛拆封、還熱騰騰的Garmin Forerunner 225, 感覺腦袋稍微暈眩,接著開口
「想要提升5000公尺的跑步成績。大家都知道,每年年底的MIZUNO馬拉松接力賽,今年與隊友們約定組隊,希望到時能共創佳績。」

002
MIZUNO馬拉松接力賽,以團隊為單位報名參賽,比起一般的個人賽事,更添增幾分魅力與熱血。
凡是熱愛跑步的人,只要接過接力帶,便會不自覺地邁開腳步,斷氣式地向前猛衝!
這樣的場景,每年都在各個接力區不停上演。

近年因路跑風氣盛起,參賽隊伍的成績越來越卓越,尤其在去年,社會組三重箭歇團與大腳丫龍隊之間的對決,更是將比賽的精彩度與話題性推上高峰。

這場經典的路跑賽事,是由八位跑者,以接力方式完成42.195km的賽道,平均每個人分配到的里程,正是5000公尺上下。而我的目標,是要在十一月中比賽前,盡力提升5000公尺的完賽成績。

-
003
【看得見的疲勞】

在開訓的課程中,羅譽寅教練與Daniel教練,帶出了科學化訓練的概念給大家。

過往,大家對於跑步強度的定義,幾乎是依附在配速上,如果今天團練要輕鬆跑,就跑個六分速(六分/公里),若要來個爆心炸肺的間歇跑,就跑四分速。

這樣子的定義,確實是簡化又直觀,卻容易忽略每個人的個體差異與環境因素。

若是兩個人同時一起練跑,對一個新手而言,五分速可能已經接近他的最高速,但對另一個高手而言,卻可能只是暖身的速度;
另一種情況,若是同一個人,前天跑五分速可能感到遊刃有餘,但今天跑五分速卻感到吃力無比,只因為他前一晚只睡了兩個小時;
還有一種大家最近碰到的狀況,是冬天跑10000公尺感到輕鬆自在,但到了夏天卻難以維持配速,甚至無法跑完…

這裡想傳達給大家的是,跑步的強度,會因為個人的跑步能力差異,與不同的環境而有所改變的,我們不能單以速度作為判斷。

若想要藉由一個標準,量化個人當下的跑步強度,必須要量測攝氧量,但由於器材架設繁瑣的緣故,大家想到了一個較為簡單的方法:改以心率推估攝氧量。
於是,即時監控心率,便成了量化跑步強度的一種客觀且方便的辦法。

為了達到科學化訓練的目的,參加學員在訓練期間,都會分配到一隻Garmin所提供的FR225。

-
004
【5k跑得好,破三沒煩惱】

這週做了一次期初5000公尺測驗,除了瞭解自己當前的跑步能力,也希望透過這次測驗得知自己的最大心率

由於,要在夏天專注於高強度跑5000公尺,實在是件痛苦的事情,因而參加了由北大長跑所承辦的5000公尺場地賽,希望能藉由測驗賽的氛圍,逼出自己的極限心率。
(以上行為,請勿模仿,因為真的有效,我不希望大家來跟我搶名額)

005
(相片來源:尋寶網)

006

測驗結果
5000公尺成績:20:48 (2015.07.08)
末200公尺最大心率:178BPM

成績比起兩週前另一次5000公尺測驗,還要快了19秒,難道脫掉心率帶真的會變快(嚇)

量測到最大心率,我得以推估出E、M區間的心率(註1)
而有了5000公尺的成績,也可以推估出T、I、R區間的配速。(註2)

下週起,就是吃課表的生活啦
相信在經過12週的課程後,會看見一個更卓越的自己!

-
週量 : 37k
7/06 : 休
7/07 : E40 + 核心肌力訓練
7/08 : E10 + 5k測驗
7/09 : 肌力訓練
7/10 : E115
7/11 : 休
7/12 : E15 + 肌力訓練
Garmin connect : https://connect.garmin.com/profile/hsin0111
(本週因5k測驗、颱風、與週末全天培訓課程,故對課表內容做了調整,下週起會跟上教練的課表)

註1 : 以最大心率值,來推估不同強度心率區間的方法,可參閱運動筆記的文章:五種不同強度的心率 該如何定義?
註2 : 以個人5000公尺最佳成績,推估不同強度的配速區間,則可使用耐力網的的能力檢測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